近日有消息傳出惠普將與緯創合作擴大菲律賓產能。消息指出,惠普認為貿易戰未結束,長期在中國制造仍有風險,將與緯創合作擴大菲律賓的產線,拓展產能。早在10多年前緯創與宏碁分家后,就繼承當地廠房,現因為貿易戰影響,緯創打算再回菲律賓,預計明年5月投產。
緯創回應說明指出并非是惠普的單子而特地重啟,其實菲律賓廠區早已興建完成,不過主要以售后服務為主。但產線遷移之事也有規劃,目前尚未最終確定。
供應鏈產線遷移已不是新鮮事,有打算出走的產線還有廣達的服務器廠,以及和碩的網絡設備產品等都將考慮移回臺灣生產,而臺達電等大廠也早已積極在東南亞布局。
除了一些廠家把生產線移出中國大陸之外,有的廠商則是在東南亞國家收購加工廠,轉移生產能力。今年夏天,蘋果零部件供應商Delta Electronics宣布,以超過2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泰國公司。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還是會保留中國的生產基地,“但我們的策略會給公司提供更多選擇,來應對不確定性。”
在外資撤離中國的潮流中,東南亞漁翁得利,很多外企選擇在該地區建立新的生產線。
由于生產成本降低和貿易自由化,以及可避開地緣政治風險,東南亞既是一個巨大的正在增長中的市場,也是一個加工生產目的地。
雖然很多廠商遷移出中國為了避免關稅,這樣看似亞洲其他國家受益,但中國作為經濟大國因此成長放緩,未必對整個亞洲是件好事。
牛津經濟學公司指出,從更廣的角度觀察,其他國家制造業所得到的利益,卻可能因為貿易戰使中國成長減緩,對亞洲產品及服務的需求減少所抵消,結果可能使東南亞的損失超過利益。
牛津經濟學公司估算,如果美國明年起將二千億美元的中國產品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2019及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將因此受損0.6%及0.8%,將對整個東南亞經濟造成連鎖沖擊。
騎虎難下形容現在飽受貿易戰困擾的廠商們再好不過,強吃關稅不可,大量遷移造成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繼而對整個亞洲經濟造成沖擊也不可,這筆賬著實令人頭疼。
要知道,供應鏈遷移之后,雖然廠商或許能夠相應的降低成本,但是對于不確定的外部因素而言,貿易戰不一定會長期存在,隨時都可能出現變化。同時,貿易戰也會影響到終端市場的消費能力,對于市場而言也不是好事。